胭脂水粉统治的时代

胭脂水粉统治的时代

好久不见,我回来啦~

前段时间去了扬州小转,吃了扬州早茶,去了瘦西湖和东关街。整个城市热热闹闹,别有一番温暖的人情味和烟火气。路不宽,车很多,树阴密密的,人声嘈杂。走在路上,随手就是一处古迹,与现时的生活融在一起,自然的变成扬州血脉的一部分。节奏缓慢,处处透着扬州弹词的韵味,实在是个很有味道的城市。

所以几百年前,最好的胭脂香粉铺出自扬州这点,顺理成章,一点都不让人意外,扬州有足够的底蕴和情怀去烘培这些软香。当年仅在扬州城就有几十家出名的香粉铺,如戴春林、薛天锡、张元书等,他们占据着扬州最大的香粉市场。而现如今还沿袭着老招牌的,也只有谢馥春、戴春林,以及杭州的孔凤春了。香粉业的起伏,也是随着国运而动,是整个国家兴衰荣辱的一个片段。

下图为曾经十分辉煌的香粉老铺薛天锡用沉香粉压制的扳指香件,原配银胆有天锡押记,表面‘哈’字款印,阴刻‘大富贵亦寿考’,落款‘仲夏上浣仿古,竹咸’。

图片来自雅昌论坛,作者:观古玩品人生

现在的扬州城里还常常能看到这些尚存的老字号,建筑风格就已经十分古朴,别有情致。扬州老街东关街上更集中一些,有几家谢馥春的店面,也有戴春林的店,整条老街都满满的是旧日情怀,中式风格的店面十分融洽。

戴春林镇江西津渡店,图片来自

戴春林官微

去谢馥春的店里转了一圈,各式各样的香粉彩妆也基本玩了一遍。包装特别打眼,充满复古情调,也颇有味道。胭脂和眼影都是用瓷盒盛着,香粉放在纸盒子里,封面上是古典的美人。细看算不上十分精致,但就价格而言也实在没什么可苛责的。

谢馥春部分产品合集,图片来自

谢馥春官微

谢馥春现今的鸭蛋粉也分几个等级,价格最低而包装又最为花俏的几个,是做熏香用的,并不适合上脸。在店里闻了一圈,一些觉得平平,但也不乏清新好闻的。

而眼影尤其是腮红的色料调制,能看出对时尚度的把握要稍差一些。不过胜在包装古朴,别有情趣,无论闲着收来玩玩还是送人都是个不错的选择,也算是对过去时光的一种珍惜和追忆了。

谢馥春的胭脂和头油,图片来自

谢馥春官微

我们生活的时代似乎已经渐渐远离传统的符号和印记,平时用的眼影口红和底妆,看不到一点过去的痕迹,无论是外在包装还是制作工艺,都与从前绝然不同。几百上千年前的女性,自然也是爱美爱妆扮的,借助外物修饰容貌的小心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古时的化妆不外是胭脂水粉和画眉,胭脂既是指腮红,也包括口脂。最早的胭脂都是自做自用,采来燕支草也就是红蓝花(又称红花),放在石钵中捣杵,红蓝花含红、黄两种色素,捣杵后即可去除黄色,留下红色的染料。而胭脂一名,也是由燕支渐渐演化而来。

红蓝花,又名红花,其花红色,叶颇似蓝,故有蓝名。

除了红蓝花,可以用来制作胭脂的还有蜀葵花、重绛、黑豆皮、石榴、山花和苏方木等,都可从中提取红色的颜料。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作战取得了重大突破,溃败的匈奴人一边往西跑一边哭着唱“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这里的焉支山也正是因为盛产燕支花而得名,那时候胭脂的制作和使用,就已经跨越广饶的土地了,爱美的力量可真大呀。

起初胭脂的使用更偏淡妆,而到了丰饶大气的大唐时期,妇人的妆面就开始十分夸张了,着色极重,以至于杨妃擦汗的手帕都染成红色,“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说的就是杨妃着妆之盛。不过白色肌肤配桃红色腮红也着实十分好看,如桃花般灼灼可爱。

所以……那时候用胭脂是这样的??

什么微醺妆、晒伤妆之类的,相比之下还实在是不够大胆啊樱花妹们。

古人涂抹胭脂,因施用位置和用量不同,也叫不同的名字。像下图最左在两颊重涂,就是就酒晕妆;稍淡一些,就叫桃花妆。后世妇人涂用胭脂越发清淡,往往是先涂一层胭脂,然后再上粉,面色白里透红,妆容清淡自然,叫飞霞妆。

不仅是腮红,唐朝的妇人在口脂上也玩的出神入化。早先的口脂大多以朱砂也就是一种矿物质混合动物油脂制成,西汉墓曾出土随葬的口脂匣子,色彩光泽仍然十分动人。魏晋时在口脂中添加丁香、藿香之类的香料,使其散发出沉雅的香气。

而口脂到了唐朝则进入全面繁盛的时期,创造力和审美力max,无论是制作材料、颜色还是称谓,都得到极大的丰富。主要的色料来源不仅只有朱砂,还加入了紫草等。动物油脂也被蜜蜡替换,后者在附着力和滋润度上表现更好。不同于现今非常寡淡的咬唇妆和全涂式两种样式,唐时光唇样就有十几种之多,名字也都起得十分漂亮,诸如嫩吴香、洛儿殷、媚花奴和大小红春等,光看名字已经十分香艳。

下图是历代流行的女性唇妆样式,所谓咬唇妆什么的,真的是太寡淡了。

这时候口脂中添加的香料也得到极大的丰富,不仅有丁香和藿香,还有甘松香、零陵香、上色沉香、雀头香、苏合香、白檀香、麝香、熏陆香等十分昂贵的香料,香气馥郁而高雅。TomFord有标志性的奶油香,YSL有蜜桃香,而千年之前,我们的祖辈已经玩得不知道高到哪里去。

这个时期有色口脂的颜色大致有三个色系:红色,紫色和……黑色。男子所用的肉色口脂略过不表。白居易不仅写《卖炭翁》之类体恤民众悲天悯人的诗,也写过《时世妆》这样记录当时流行妆面的诗,其中就提到了黑色的唇色说,“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所以当时流行度破表的妆面就是不涂底妆不施胭脂,一张素脸加一个深色的唇和一个囧字眉……古人是比我们会玩啊~

乌唇妆

到明清之后,蔚然的开放之气已渐渐消散,红妆上的张扬繁盛之象不复存在,妇女的妆容更偏向清淡。在制作工艺和过程上,也不如前朝那么繁复。不过世家大族多少还是讲究的,比如《红楼梦》里提到红蓝花做的口脂方子,“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够打颊腮的了。”这样做出来的膏,鲜艳异常又甜香满颊,而且还是早期的唇颊两用膏~

古代的女性还使用一种金花胭脂,即将纸片或金箔浸染红蓝花汁。使用时在唇间一抿,靠少许唾液使之融化,也可以用在脸上当做腮红。就是我们在影视剧里经常看到的女性涂抹口脂的样式了。

另一个很重要的妆容用品就是粉了,跟现在的粉饼类似。最早有记载的配方见于《齐民要术》,是用米汁暴晒干之后研磨成粉,用来上妆面。其中又以梁米第一,粟米第二。制作方法很简单,流传也很广很久。添加丁香等香料后,一般称之为香粉,可以扑在身上增添香气。粉盒也都有不同材质。

不同材质的粉盒

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底妆对细腻度的要求远甚于其它妆品,制作工艺最繁复,也改良最多。唐及之前的时代,粉一般都是米粉制成,皇宫中用粉稍高级,是用细粟米做的。

到了宋代,香粉的配方更加多样,有一种叫玉女桃花粉的香粉,是用石膏、滑石、蚌粉、蜂蜡和益母草等做成。而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的珍珠粉,多用于春夏之季,秋天时则采集玉簪花花蕊,做成玉簪粉。清代女性看重珍珠,用珍珠研磨而成的珠粉和滑石制成的石粉。

这里摘抄来几个方子,一个是胭脂,一个是香粉,看文者里肯定不乏情趣高雅之人,不妨一试。

胭脂方其一

把胭脂花、玫瑰、栀子或者任何红色花朵,细细碾碎,用细沙滤去渣滓,晾干汁液,滴上一点点桂花油,就是胭脂。有花朵般艳丽的颜色和香味。

胭脂方其二

摘取清晨的红蓝花,最好是带露水的,像捣药一样捣成浆汁,加清水包在纱布里绞去黄汁,再加酸栗子淘米水一起像淘米一样淘,黄色素被溶解,再绞,剩下的就是红色素。红蓝花有两种色素,红色素与黄色素,后者难染色,故分离。加防腐剂阴干,就得到很红很红很艳很艳的胭脂了。颜色可以自己加别的粉调。

香粉方子

把上好的当年新米,泡在水里,过个十天左右,等酸味弥漫时,捞将出来,用磨子推成极细的粉末浆。然后澄在一旁。等到清水跟粉浆分开时,将清水滗出倒掉。当剩下的水分蒸发殆尽后。用竹片刮去表面的一层比较粗糙的粉末,底下的就是细腻的成品了。

胭脂水粉很早就开始成为一个产业,并在后来形成一个个字号。唐朝时已经开始出现这种苗头,到手工业高度发展的宋代,民间就有了专门生产和出售胭脂水粉的店铺,尤以扬州为盛。

明清时的这些香粉铺里,扬州的戴春林名声最大。这家铺子始创于明崇祯年间,店面就开在扬州的埂子街上。乾隆南巡期间,戴春林的粉作为贡品进入宫廷,也由此使这家店的声名走上顶峰,不仅闻名于江南,也走上了北方宫廷和贵族世家女性的梳妆台。如清代李斗就在《扬州画舫录》中写道:“天下香料,莫如扬州。戴春林为上,张元书次之。”

下图是戴春林现今的部分产品合集,风格统一,样式描绘的精巧,瓷白瓶一溜摆开十分清雅,个人觉得很是好看。

而曾被李斗誉为天下第二的张书元因种种原因早已消逝,这个曾辉煌到占据着扬州乃至全国香粉市场重要份额的香粉铺却连一点声名都没给后世留下。

谢馥春的崛起始于清晚期的道光年间,发家历程也十分有意思,在药材铺做工的谢宏业长期接触来铺子里买材料的香粉铺工人,一来二去摸清了门道,就决意自己也开一家香粉铺,谢宏业也由此成了谢馥春的第一代掌门人。因为本身是做药材的,十分通晓药理,谢也尝试着在香粉中添加冰片和麝香等香料,这样做出来的粉香气持久,释放舒缓。而当时戴春林、薛天锡等铺子的香粉,都还是散粉状的。将粉压成鸭蛋状的一块更方便取用,也是谢馥春的首创。同时也凭借对其它妆品的改良,谢馥春在和戴春林等老铺子的竞争中得以突出,也终于在扬州香粉界获得一席之地。

清末时戴春林和薛天锡等老铺因后继无人相继关闭,谢馥春也适时将两家的师傅招进来,继续扩大规模。同时,杭州的孔凤春也崭露头角,其鹅蛋粉因良好的品质被列为贡品,供慈禧使用。

清末几番飘摇,谢馥春和孔凤春都挺过了残酷战争对整个社会造成的巨大破坏,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并在民国期间得到继续发展。谢馥春的香、粉、油,即固体香水、冰麝头油和鸭蛋粉,也曾拿过世界博览会的奖项。此时娇兰等现代品牌早已创建,那个时候我们的国货,比世界任何化妆品都不输。一个小小的香粉,却也是与一个国家的工艺和制造水平齐平,是一个民族至真至诚精神的体现,是几代人共同努力乃至整个民族传承的结果。手指上沾取一点粉,抹开的是一个国家的脸面。这种精诚,断层许久,希望在这个仓禀已实礼节渐知的年代,能一点一点回归我们的血液。

而无论是谢馥春还是孔凤春,它们的辉煌在特殊的年代也黯淡了,直至光芒完全消失,沉寂了很长时间。老字号的命运在这个年代飘忽不定,孔凤春适时把整个招牌奉献给了国家,谢馥春走上公私合营的道路,直到最后掌握配方的谢家也被彻底的从日常运营中排挤出去。上海的广生行,曾风靡上海名媛界的双妹的老东家,也走上了和谢馥春类似的道路,改组后即成为现在上海家化的前身,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间都以生产平价大众护肤为主。

下图是如今的孔凤春,从包装风格上看,已经跟起家之初的孔凤春完全斩断了联系,走的是现代国货的路子。

而双妹也摇身一变,卷土重来,产品定位仍然是走高端路线。

随着谢家第五代人谢澄安的离任,谢家与谢馥春百年来的渊源在十几年前也被彻底切断。谢家的旧配方未能很好的传承,很多老技术也不再适合现代的生产节奏,现在的谢馥春仍然结合古法制法,也很注重营销,但与一百年前相比,也许改变了很多味道。

现在的鸭蛋粉制作过程,图片来自

谢馥春官微

在这个工业技术突飞猛进,化妆品工艺愈发细腻,消费者越来越精明也越来越挑剔的大情势下,不知道这些老字号能走多远,也不知道我们的念旧情结能把它们带到多远。它们的步伐显得那样缓慢,半边面孔笼罩在高高的牌匾阴影下,带着旧时代的余韵,似乎离我们很近,有时却又看起来很远。

(本期完)

上一期推送了夏季香水专题(回复查看。冬季香水专题回复查看),有姑娘回复了一些香评,写的十分美,与君共赏。

冯媛:“夏季香水喜欢武藏野四季的白梅,我一直认为夏天虽然热情奔放,但是因为燥热或者汗水,应该用冷香的。武藏野四季这个牌子比较小众,也不容易撞香,比较有名气的应该是金木樨。不过我觉得白梅最好。清幽冷冽,前调带一丝辛辣,中后调稍微柔和一些,不过整体偏冷,可能清高或者比较傲的女孩子用会好一些。活泼型我觉得他家的薄荷也不错。不过武藏野四季的香留香比较短,三个小时就散的差不多了。”

如果你也入手过谢馥春或戴春林的产品,有什么心得感悟或评论,也欢迎带图留言给我,下一期我会收录进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很久之前就说要写这篇文,拖了这么久才推送,让还在期待的人久等啦。毕竟







































北京哪个看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
北京哪个看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zzyz/141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