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古诗词背后的动人故事
?传递正能量!为您推送优秀作品!
01
推敲的来历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
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时正是深秋时分,金风一吹,落叶飘飘,那景色十分迷人。南岛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但一琢磨,这是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念念叨叨。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那锣敲得山响,贾岛愣是没听见。
那官员不是别人,正是京兆尹,用今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他叫刘栖楚,见贾岛闯了过来,非常生气。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刘栖楚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处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猱桡未返,消息海云端。
贾岛吃了一回亏,还是不长记性。
没过多久,贾岛到京城去考进士,一日做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写好以后,他觉得第二句里面的“推”字,念起来不够味儿,想改成“敲”字。可是,他又想了想,觉得用“推”字也还可以,不一定要改成“敲”字。这么着,他一会儿觉得用“推”字好,一会儿觉得用“敲”字好,始终决定不下来。他白天黑夜都在想着这两句诗,甚至走路的时候,也一边走,一边做着推门和敲门的手势,仔细琢磨到底用哪一个字更好些。
有一天,贾岛又一次骑驴闯了官道,他正在一推一敲地比划着,不知不觉撞着了一个迎面而来的大官。这个大官就是有名的文学家韩愈。
韩愈比刘栖楚有涵养,他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贾岛得到了韩愈的指点,心里很高兴,便决定把自己的那句诗改成“僧敲月下门”。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各韩愈交上了朋友。
人们听说了这件事,都称赞贾岛是个肯下苦功夫的人,并且还根据这段故事造了一个词,叫做“推敲”,用来表示反复思考斟酌的意思。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02
七步成诗的故事故事来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曹操死后长子曹丕继位。曹丕唯恐几个弟弟与他争位,便觉得先下手为强,夺了二弟曹彰的兵权。
此时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便命令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却不能出现“兄弟”二字,成则罢了,不成便要痛下杀手。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脱口而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诗”。
曹植“应声便为诗”诗中既有凄苦含泪的抱怨,又有对皇兄的讽喻,读来实在感人肺腑!
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脸上也露出了羞耻的表情,没能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
这个故事赞扬了曹植的才思敏捷,同时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相互残杀的黑暗场景。
用典形式
唐·李白:“九卿领徐方,七步继陈思。”
唐·元稹:“攀禾工类蔡,咏豆敏过曹。”
清·黄鷟来:“屐虽齿折诚何碍,吟到萁燃未免猜。”
宋·黄庭坚:“民生自煎熬,煮豆以萁爨。”
唐·于志宁:“俱裁七步咏,同倾三雅杯。”
元·耶律楚材:“奇词解吐万言策,敏思能吟七步诗。”
元·耶律楚材:“七步赋成文灿烂,千钟不惜锦淋漓。”
唐·元稹:“豆萁才敏隽,羽猎正峥嵘。”
清·吴伟业:“江夏漫裁修柏赋,东阿徒咏豆萁篇。”
清·黄遵宪:“有时低眉若饮泣,偏是同根煎太急。”
曹植的《七步诗》流传至今有两个版本,《世说新语》中所记录的《七步诗》共有六句,后来的《漫叟诗话》和《三国演义》把它“浓缩”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后人常用“本是同根生”来比喻手足之情,用这首诗来讽刺那些不珍惜兄弟之情的人。而“煮豆燃萁”、“相煎何急”被用来比喻兄弟相逼,“七步成诗”则用于形容人文思敏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兄弟本是一家人,之间要互助互爱,不要把兄弟看成仇人,更不要做出反目成仇,骨肉相残的事情。兄弟之间和睦相处,才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曹植的最大成就在诗歌创作。三国时候,战争连绵不断,社会凋敝,身为贵公子的曹植却用诗歌表达了对无家可归的百姓的深切关切和同情,而乱世惨景也激发了他的报国热情,在一首诗中他写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千古名句。
尽管曹植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但他始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这样就招致皇帝的猜忌和迫害,因此曹植的生活充满曲折。
他在作品中表达这种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却又不能写得太直白,因此就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曹植在自己的诗文作品中描写了大量美丽的女性形象,象《美女篇》、《南国有佳人》等诗歌,其中的女性不仅漂亮,有才华,而且品行高洁,富有理想。作者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怀。这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洛神赋》。
洛水是魏国首都洛阳附近的一条河,曹植以洛水之神宓妃为题材,刻画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子,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以及因神人殊途不能交流的惆怅。尽管是虚拟的主人公,但作者以高超的手法,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洛神的美丽姿态“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这篇文章上千年来一直为人称颂。
天才诗人曹植仅活了41岁,但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现在,“七步成诗”作为一个成语,也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文学才能很高。
03
赠汪伦古诗的故事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仰慕,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邀请信: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兴致勃勃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不知怎么回事,马上就明白了。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别之后,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04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这两句是选自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全文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诗是为安慰一位失恋的朋友所做,是当初两人订有私情,后来女方迫于压力,不得不另嫁他人,而男方无法接受,所以作者他宽慰朋友接受现实,并引用典故说明感情的事自古如此,要多想开些。
如果人生很多的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还如初见时的模样,那该多好呀!
若只是初见,一切美好都不会遗失。很多时候,初见,惊艳;蓦然回首,却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此句出自于元稹《离思五首》中的第四首,全诗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头,半缘修道半缘君。
此为诗人悼念亡妻韦丛(字蕙丛)之作。
其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妻子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是意隐喻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
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写。元稹的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
这一首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曾经经过沧海的人,再看到其他的水,不是壮阔可观的水,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觉得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即使从成千的美女中走过,都懒得回过头看他们一眼,一半固然是为了修身治学,一半是没有忘情于你呀!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出自唐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全诗为: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
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
心爱的人早就不知道去哪了,桃花却依然是微笑地在春风中绽放。以笑映悲,很不错的手法,令人不禁感慨万千。
05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自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
只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
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
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谛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
莺几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金末元初著名学者元好问在参加科举考试的途中来到太原,就在汾河岸边,一位张网捕雁的农夫告诉他,早上他捕捉到两只大雁,杀掉其中一只后,另一只撞网逃脱而去,逃脱的大雁在死雁上空悲鸣哀叫,久久不愿意离去,到后来甚至撞死在地面上徇情,听完后,元好问唏嘘不已,于是向农夫买下两只死雁,埋在汾河岸边,并称之为“雁丘”。
当时与元好问同行的友人墨客纷纷写词纪念,于是,元好问也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雁丘词》,词前有小序:乙丑岁,赴试并州,逢捕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于汾河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
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出自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
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陆游大约在二十岁左右,与表妹唐琬成婚。婚后伉俪相得,感情很好。
不料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后陆母认为唐琬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琬。
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琬,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数年后,陆游去游览沈园,正巧遇到唐琬夫妇也在园中。
唐琬征得丈夫赵士程同意,亲手向陆游敬了一杯酒。陆游饮后,在沈园题写了那首《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写罢,搁笔而去。沈园一会后,唐琬悲恸不已。回家后,反复玩味陆游的词,便和了一首同样的曲牌的词,不久即怏怏而卒。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陆游直至晚年,仍常常凭吊遗踪,追忆当年,不能忘怀旧情,为此写下了不少感人的诗篇,人们在感动于这些诗句时,也便记住了他与唐琬的故事。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出自苏轼的《蝶恋花》,全文如下: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借惜春伤情,抒写诗人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上片惜春,下片抒写诗人的感伤。
面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景色,诗人惋惜韶光流逝,感慨宦海沉浮,把自己的身世之感注到词中。艺术构思新颖,使寻常景物含有深意,别有一种耐人玩味的情韵。相传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妾妇朝云歌此词。朝云歌喉将啭,却已泪满衣襟。
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李煜的《虞美人》,全文如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他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
作为国君,李煜无疑是失败的;作为词人,他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突破了晚唐五代词的传统,将词由花前月下娱乐遣兴的工具,发展为歌咏人生的抒情文体。
来稿须知
一,来稿无题材限制。古诗词、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美诗美文等均可。必须原创且没有公开包括裸发各个文学群及朋友圈,必须做到一稿一投,专稿专投;
二,赐稿上注明作品标题、作者姓名、作品内容及字以内作者简介,醒目处标明原创首发专投桃花源文轩;
三,赐稿应认真校对,避免出现错字、别字、漏字、病句、标点符号、语序及语言逻辑错误;
四,一周内没有刊发的文稿,作者可自行处理;
五,作品发表后,点击阅读量达不到人次以上,下一次赐稿不予采纳;
六,阅读量满,另加5元,不满按规定结算。
往期回顾
我有美酒,你有故事吗喜欢你的诗歌,热爱你的美文无名小卒紫色花竹林深处若欣诗三首倚楼听风雨,最是此中情你站在三尺讲台钟南山颁奖词胭脂井莫愁湖边走一走美丽的天使中国的魅力良夜祖国,你是我写不完的诗若欣品词: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您看此文用
·秒,转发只需1秒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jg/12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