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故事丨进香河路一河一路思华年
在南京城的地下,有一条古河静静地流淌,无声追忆着往昔的浮华旧梦,这是一条没多少人知道或闻讯的河,在现在的地图上你甚至寻觅不到它的踪影,但是有一条路却有着和它一样的名字——进香河路。
从北京东路下车,右拐进入进香河路,高大笔直的水杉树矗立在道路两旁,路中间的绿化带则栽满了樱花树,如果赶在三月来,漫天飘舞着樱花雪,行走其间别有一番味道。
★如今在这座城市生活的人,早已习惯进香河路的存在,但在很多老南京的记忆里,“藏身”于这条路下面的河道才是古城曾经的历史一脉。
循着进香河路的名字翻开南京旧志,便能寻到这条路的前身,也就是那条名叫“进香河”的古河,它已经岁了。这条位于南京城中部的内河,南北走向,为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开挖潮沟的一部分。当时,潮沟、青溪、运渎、玄武湖各水道相连,是六朝都城运输大动脉,秦淮河里的船队可由此直抵宫城。
历史上的进香河命运多舛,几经沉浮。隋灭陈后,隋文帝杨坚下令平毁南京城,运渎便失去了它的作用,慢慢地便被淤塞了。直到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在鸡笼山(北极阁)上大建庙宇,统称为“十庙”,与此同时,开掘加宽运渎北段河道,使之与杨吴城濠相通,并连接内秦淮,以利官民乘舟赴鸡笼山“十庙”拜谒先贤,进香祭祀。“进香”者,皆由此河而来,故名进香河。这条河道自此舟船不绝,繁华一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写道:
“满城的人都叫了船,请了大和尚在船上悬挂佛像,铺设经坛。从西水关起一路施食到进香河,十里之内,‘降真香’烧得有如烟雾溟濛,那鼓钹梵呗之声,不绝于耳。到晚,做得极精致的莲花灯,点起来浮在水面上。”
进香河路临近鸡鸣古刹,在南京还名叫建业时,鸡鸣寺的香火便十分旺盛了。据史志记载,远在江宁方山一带的百姓都会到“古鸡鸣寺”来进香,来种福田。南京乃六朝古都,周围大大小小的寺庙庵刹比比皆是,为什么都纷纷到鸡鸣寺去烧香呢?想来这进香河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进香河道把鸡鸣寺连接到城外的秦淮河,又经过那四通八达的河网,将这个座落在玄武湖畔的古寺连上了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使得这里的香火长年旺而不衰。
而且,这鸡鸣寺的边上有一口“古胭脂井”,属鸡鸣寺的庙产。这口胭脂井的井水微微发红,据说女人常年用此井水洗梳,会永保红颜。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这井水里含某种矿物质,能美容。于是,南京周围的大户人家都到鸡鸣寺来买这胭脂井的水,给家里的女眷用来梳妆,以使她们红颜永驻。这卖水的交易也得仰仗进香河,把一桶桶的胭脂井水换成银子,为寺庙中的菩萨添了金装,也让主持兴建了许多厢房,让那些带发修行的人在菩萨身边,听晨钟,闻暮鼓,食斋饭,诵经文,梦西天之路,修来世之福。
如今前往鸡鸣寺,但见路口立着“古鸡鸣寺”的碑牌,而庙宇则不复当年。鸡鸣寺在那动荡的年岁里难逃一劫。于是,菩萨砸了,胭脂井填了,尼姑通通还俗。至于那寺庙,就当了造反派的勤务组办公处或者是司令部。后来又辗转成为了南京无线电元件九厂的厂房,专门生产各类电阻。可是,工厂的好景不长,不久就发生了火灾,把个老式木结构的寺庙烧得一塌糊涂。没办法,工厂只好搬迁。按有些老人的话说,这是菩萨显灵。打那以后,烧得黑乎乎的鸡鸣寺门可罗雀。满山的法国胡桐,叶子绿了转黄,黄了又落。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只剩那写着“古鸡鸣寺”门额的山门,还顽强地向过往的人们追述着往日。直到文革结束后多年,鸡鸣寺才被重建。
摇船进香是陆路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里不得已而为之,路上行车毕竟要比水中操舟要快捷得多,因此,这些进香的人就慢慢地弃舟上岸转用车了。进香河这条往日香客们往来的要道,渐渐地成了一条废弃了的小河。随着年久失修,又无活水补注,加之居民生活废水肆意倾入河中,进香河终成一条污水沟渠,风光不再。
年拓宽北京东路时,进香河被改为城市暗沟,河道被挖深,河岸变成了水泥的“墙壁”,在两边河岸壁上,加了预制混凝土的盖子。这条夏天蚊蝇乱飞的河,被尘封到了地下,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混凝土盖子上加了些土,种上花草,原河边的土路被拓成了宽阔的左右分道的进香河路。几十年过去了,新的南京人就只知道进香河路,而不知道进香河了。
那河,是消失了。但小河附近的地名却一直被沿用下来,像莲花桥,老虎桥,大石桥,石婆婆桥,这些地名都强烈地暗示着那条河的往昔。那河,也未曾消失。近60年来,进香河在地下悄悄地流动,自北极阁南麓,至莲花桥入内秦淮河北段,人们似乎渐渐遗忘了附近藏匿在进香河路下面的进香河,但是“进香”二字还在努力着、试图打开尘封在岁月里的记忆。
探访进香之路鸡鸣寺路赏樱每年3月下旬、4月上旬是鸡鸣寺樱花开得最盛的时候,从鸡鸣寺到和平门一线有一段颇为美妙的樱花路,路两旁都是樱花,再衬托古雅的鸡鸣寺,显得格外有韵味。樱花花期短暂,许多人选择用镜头留住美景。所以,每年樱花开,这里聚集了许多赏花拍花的人。
鸡鸣寺进香去到鸡鸣寺的来往人潮,多是来烧香拜佛,祈福还愿的或是为了一睹药师塔的真容。每次去都是很多虔诚许愿的香客,人头攒动但却清清静静的,心里也觉得特别静。买了鸡鸣寺的门票就会送三支香,代表皈依佛、皈依僧、皈依法。
百味斋食素来到鸡鸣寺进香,在百味斋吃一顿素食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鸡鸣寺百味斋有两家店,分院内和院外,院内的以素面、包子、烧卖等小吃为主;院外的一家,主营各类素食菜品。鸡鸣寺百味斋广受欢迎的是仿荤菜。罗汉斋是由“东坡肉”和豇豆红烧加炖制而成。“东坡肉”有瘦肉、肥肉和肉皮,无论形状和口感都“绘声绘色”,极其仿真。其实瘦肉是由豆腐和面筋制成的,肥肉是杏鲍菇,取其口感的肥厚,肉皮则是平菇加工而成,却很有嚼劲。世俗人爱吃的酸菜鱼,百味斋中也有。自然不是真的鱼。鱼肉是茄子和豆制品加工制成的,而鱼皮则是令人意想不到的紫菜,不过紫菜既是海味,味鲜美,且紧实地裹在“鱼肉”上,吃起来非常有韧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jg/14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