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陆游《雨中殆戏作》:粳粒微红愧食珍

这说明早在春秋时期,红米已大量种植,并进人了市场

红稻

红莲

胭脂赤清《广群芳谱》:“胭脂赤:香柔而甘,春煮之作纯赤色晚稻上品,有一种性不畏卤,可当碱湖、近海口之田,不得不种”

胭脂赤

红粳

清《广群芳谱》:“金城种,粒尖色红而性硬,四月种,七月熟,高仰所种,松江谓之赤米,下品也”

《江苏农作物品种志·水稻》、《江苏省稻种目录》:“红香粳”

金城种

唐·王建《荆门行》:“看炊红米煮白鱼,夜向鸡鸣店家宿”宋·苏辙:“饭软莫嫌红米贱,酒香故取泼酷浑”宋·陆游:“红饭青蔬美莫加,怜翁能共一贩茶”

宋·曾安止《禾谱》:“赤米占禾,小赤禾、红桃仙禾、矮赤栽禾”等红米品种宋·

【资源丰富】

占稻

红香粳

陆游:“黄丝听夜织,赤米看晨bb漾香胭脂香”明·刘基:“惭愧杜郊汤博士,白盐赤米数相邻”

我国红米种植历史悠久,品种资源相当丰富,农书记载,方志录述,诗人吟咏,都有红米一千四百多年前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中,记载的红米品种有“赤甲稻”特别到了唐宋时期,长江流域经济不断上升,作为经济基础的水稻生产发展很快,但这时的农书不多,而且很少提到水稻品种但从唐宋诗人和地方志中可以看出,初步收集到的红米品种仍然有很多

唐·韦应物《送张待御秘书江左觑省》:“沃野收红稻”唐·韦庄《零杜旧居二首》:“秋风几家红稻熟”唐·白居易赤米

文/湖南省姿底农业农机学校林蒲田

红米

我国何时出现红米,一时难以查考,只能从历代古籍中去寻觅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国语》中就有这么一段腮红排行话:“吴王夫差还是黄池,息民不戒,越大夫种乃倡谋日,今吴民既罢而大荒,荐饥市无赤米,而国鹿空虚,其民必移就蒲赢于东海之滨”这里说的是,公元前490多年的春秋时期,昊王夫差由于荒淫无度,造成吴国闹饥荒,市面上无“赤米”出售,“赤米”就是红米《南史·周顺传》记术:“额清贫寡欲,终日长蔬,王俭谓额曰:‘卿山中何所食?’颗日:赤米,白盐、绿葵、紫萝’说的是南北朝时期,宋明帝时的学者周颗在乡下家中,生活清贫,吃的是“赤米”和各种蔬菜,说明在南北朝时,红米的种植也很广《元史·旦只儿传》还记载“沪州诸叛军将攻沪,旦只儿先将其众据红米湾,与宋兵战,败之”这里所说的地名“红米湾”,看来就是以大面积生产红米而得名一直到桃红色胭脂1949年前,红米仍是较大面积的种植在江西井冈山,红军战士有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饭好香,每顿吃个精打光”这说明在当时红米还是红军的口粮,可见当时井冈山一带红米种植面积很大

【溯古探源】

唐·齐己《山中里》:“青泉碧树夏风凉,紫威红粳午翼香”宋·陆游《雨中殆戏作》:“粳粒微红愧食珍,蒋芽初白喜尝新”

唐·陆龟蒙:“遥为晚花吟白菊,近炊香稻识红莲”“呼儿春取红莲米,轻重相争加十倍”南宋《玉峰县志》(今江苏省昆山县):“红莲……米半有红粒,雄时红粒光白,其味甚香,有早、晚两种”宋·范大成:“红莲胜雕胡”宋·陆游:“已分怜舍红莲米”宋·龚明《中吴记闻》:“红莲稻从古有之·一至今以此为佳种”明·黄省曾《理生玉胭脂怎么镜稻品》:“红莲其粒大而芒红皮赤五月而种,九月而熟”清·李彦《江南催耕课稻编》:“红莲稻,皮红,米半有红粒,味香”清·沈李龙《食物本草合纂》:香稻“味甘软,其气香,甜红者谓之香红莲”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东粤之稻有多种,有曰香粳粒小而性柔甚香其红者曰香红莲”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红米是水稻中的一类特殊生态类型的品种,因米皮呈红色而得名我国红米品种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历来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农业遗产,值得加以发掘、研究和利用

属粕型《本草纲目》:“占稻,得种自占城国,宋真宗遣使就闽取三万解,分给诸道为种,故各处皆有之高仰处俱可种,其熟最早,六七月可取,占种亦多,有赤、白二色”


白癜风初期
北京白癜风治疗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jg/3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