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晚年性欲暴涨春药不离身,洋人大臣

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http://m.39.net/pf/a_7296127.html

慈禧的情史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从皇帝、大臣到太监,都曾与慈禧的情事沾上边。更为吸引人们的眼球的是,据一份英文写成的关键史料披露,慈禧太后曾与小她五十多岁的英国男子埃德蒙·拜克豪斯大搞跨国恋情。但拜克豪斯最爱的人不是慈禧,而是大太监李莲英,慈禧是因好奇而加入这些男人的“性爱多P”

有人说,从皇帝,到朝廷大臣,到宫中太监……慈禧都不放过。这话并非虚言。在慈禧的一生中,和不少人都有过情史,除了丈夫咸丰皇帝奕詝外,她也和皇帝的弟弟,就是恭亲王奕有过一段恋情。除此之外,慈禧甚至还和有的大臣传出过绯闻。

慈禧号称是中国三大女杰之一,她的爱情经验,和她一生的传闻一样精采。年轻的慈禧,是一个长相清秀俏丽而又聪慧过人的满族少女,皇帝选秀时被挑选进宫,从此便开始了不平凡的人生。

由于当时慈安皇后一直没有子嗣,慈禧却替咸丰生下皇子,地位瞬间提升,也奠定了日后著名的垂帘听政的基础。慈安皇后突然亡故后,母凭子贵,生了同治的慈禧在紫禁城呼风唤雨。因早在慈禧备选秀女进宫之前,慈禧就和恭亲王奕有过一段恋情,所以甚至有人质疑,同治是他们瞒着咸丰而生的私生子。

也有传闻说,在戊戌政变中立下大功的荣禄,才是慈禧太后的真正情人。他总是能在紧要关头出对策,深得慈禧信赖。两人越走越近,绯闻也在宫中不胫而走。对于慈禧和李莲英之间的关系,在民间也有说法。慈禧对李连英的依赖,大大超过太后和奴才之间关系。

清朝近三百年历史,朝政操掌在慈禧手里就有近六分之一的时间。这是因为慈禧懂得如何操控政治权位。但是翻开她的爱情史,不论是传闻还是事实,同样也和她的掌权生涯,一样令人回味无穷。

然而,最值得人们回味的传闻却是,慈禧晚年不仅恋上外国人拜克豪斯,更与拜克豪斯以及太监一起玩“多P”。据《中国时报》报道,拜克豪斯坦承,他在清宫与太监性生活次数超过一千次,与慈禧亲热次数最多只有二百次。这份关键史料是《北京隐士:埃德蒙·拜克豪斯爵士不可告人的人生》,作者是五年前过世的知名英国史家修·特维罗伯。

拜克豪斯的回忆录记载了他年来到中国,年进入宫廷后与慈禧及太监之间发生的性事。特维罗伯求证并耙梳此回忆录,直指其中有两大主题:拜克豪斯与太监之间的同性恋,以及对慈禧太后献殷勤。

《北京隐士》一书中所谓的“北京隐士”指的就是拜克豪斯,但他自己在回忆录里不否认自己更像“淫士”。特维罗伯也有同感,认为拜克豪斯回忆录的主旨就是“性”。

特罗维伯指出,拜克豪斯最常写到的部分是太监,而非慈禧。在大内太监中,拜克豪斯又独钟大太监李莲英。拜克豪斯毫不隐瞒他与太监间的同性恋行为,慈禧看到后,“性”趣大发,指示李莲英安排性玩乐让她参与。

沙发特维罗伯夹杂拜克豪斯的话在《北京隐士》英文版页写道:“慈禧要大家跪下,她自己则玩起扮装游戏,头戴风铃做成的面具,身穿黄袍,与拜克豪斯及太监们大玩三P、多P及虐待与被虐待的性游戏。”拜克豪斯说:“在北京与数百、甚至上千个男人发生性关系,但与慈禧只有一百五十至二百次。”

书中还说,慈禧索求无度,会用道具、春药增加性爱力度。有时也会休息片刻,与拜克豪斯谈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但史家特维罗伯不敢直接采信拜克豪斯的铺陈,他参考数十份其它数据,甚至比对李莲英的日记,认为拜克豪斯入宫时十分自信“自己是万人瞩目的焦点”,李莲英甚至发现拜克豪斯做笔记记录录慈禧的兴趣喜好。

但分析拜克豪斯情色至极的回忆录后,特维罗伯坚信,拜克豪斯爱的是太监,慈禧并不“爱”拜克豪斯,只是把他当作性玩乐对象而已。

慈禧不但和英国男子拜克豪斯,有段相差五十多岁的姊弟恋,甚至两人还和其它太监一起玩3P性游戏,更有所谓道具春药助兴之说。对于这种说法,北京故宫图书馆副馆长向斯解释说:“她(慈禧)在每天睡觉之前,要听大量的故事或笑话她才能入睡,到了后来随着她的年龄增长,她喜欢听民间小巷活动的一些黄色故事,然后她就喜欢看淫戏,就是淫荡的男女生活的戏,这说明她的渴求是很正常的。”

慈禧二十六岁成了寡妇,接下来的日子里她不甘寂寞,感情生活还是十分精彩。向斯认为:“有关她(慈禧)的一些情人的一些事情,自然就有一些野史就有些纪录,比如说饭馆的小伙计啊!唱戏的戏子啊!长得很漂亮的,还包括荣禄啊!还包括这位爱德蒙拜克豪斯,这些都是传闻。”

慈禧少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当时的清朝又内忧外患不断,而她没有被命运击倒。这位掌控清朝皇权近五十年的皇太后的百年身后,虽然留下了种种风流韵事,但并不影响她作为时代女强人头上的光环。

爷们我老潘以为,传闻不可当真,野史仅供参考、娱乐而已。自古树大招风,作为现代的一个普通名人、歌星,都会被娱记们莫名其妙的弄出许多性的丑闻,还不说慈禧太后。英国男子埃德蒙·拜克豪斯的这段性爱日记,或许只是为了抬高自己来侮辱我大清太后罢了。

试想,作为一位70多岁的拂门老妇,身居中国政坛的最高领导人,她可能有那么荒淫吗?

自年到北京,一个叫埃蒙德·巴恪思的英国爵士长期生活在中国,他曾是京师大学堂的教授,英国驻华外交官,年死在中国,身后留下一本惊世骇俗的英文回忆录手稿,在尘封68年后,中译本首度在香港出版。

巴恪思在书前誓言记录的绝对是事实。他自述与慈禧太后自年开始交往,直到年慈禧驾崩前夕他们还有接触。

他与慈禧“秽乱清宫”的细节叙述触目惊心,当时慈禧已是七十老妪,却性欲旺盛,他要靠春药才能满足其需要,多次细致入微的性生活细节描述,明代小说《金瓶梅》的场景也不过如此。

在他的笔下,晚清宫廷,从慈禧太后、王公贝勒、达官贵人到太监、宫女、伶人,过的都是淫乱污秽的生活,男女之间还算是正常的,更多的是男与男、女与女、人与兽……许多王公、贝勒、大臣、将军榜上有名,他本人也癖好同性恋,只有慈禧太后例外。

恭亲王溥伟,庆亲王及他的儿子载伦、载振,差一点取代了光绪帝的“大阿哥”溥?,贝子溥伦,肃亲王的次子,大学士荣庆,将军张勋、姜桂题……在他笔下都是同性恋,慈禧太后甚至要微服密访他们常去的浴室,亲眼看他们淫乱。

慈禧让太监、宫女称呼他为洋侯,给了他很高的待遇,而他利用慈禧的宠爱,游走于王公大臣和男宠之间。在大量不堪入目的性描写间歇,他也记录了慈禧与他的一些闲聊。

年的一天,慈禧问起他是否读过她最近的诏令,把革命者沈荩在宫外鞭笞而死。“今年是我的幸运之年,如果没有日俄战争,我会下令为我明年十月的七十大寿举办庆典。

处死沈荩,我也非常犹豫。然而他是第二个康有为,我别无选择。你们外国人认为我残暴,却对他的挑衅一无所知,我不得已才对他极端处置。”这一记录为沈荩之死提供了新的材料。

当沈荩惨死后,西方人闻之胆寒,《泰晤士报》驻华记者莫理循把慈禧叫做“那个该杀的凶恶老妇人”。

当年9月14日的天津《大公报》报道,各国公使夫人在觐见慈禧太后时都为沈荩喊冤,慈禧也颇有悔意,面谕廷臣,会党要严拿,但千万不可株连良善,以致丧失人心。这则报道与他的回忆科研相印证,特别是语气。

巴恪思记录,慈禧死前不久与他说过:“我不信任袁世凯,此人虽能干,却不择手段。”“或许我该起用张勋,我唤他是我的‘巴狗儿。”他说,辛亥年袁世凯重返朝廷,要他修改《太后统治下的中国》,为袁评功摆好,他每年可得到英镑直到他死。

虽然巴恪思的回忆录因缺乏其他有力的旁证,只是一家之言,但不可忽略,这位英国人提供了观察晚清宫廷和上流社会日常生活的新视角。

他的视角主要是性,特别是那些掌握着生杀予夺大权的权贵们的性癖好,他们在怪异的性生活中寻求刺激,乐在其中,压根没想到这个朝代正在陨落,荣华正在逝去。

性的背后是政治,性和政治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如果说,他记录的性事不无夸张和荒诞,晚清宫墙内外的骄奢淫逸、残暴、迷信则毋庸置疑。二十年后,当军阀孙殿英掘开慈禧的墓穴,打开棺木,那干瘪丑陋的尸身裸露在七月毒辣的阳光下,他禁不住叹息说:“即便是不朽的汉尼拔或恺撒,最终也是尘归尘,土归土。”

李连英未进宫前耳闻过不少勾栏院的事,而且还亲眼见过些烟花女子。他深知女人里边最会打扮的应该推她们为尊,因为这些女子打扮得迷人一些是职业需要,有哪个男人不喜欢花枝招展的女人而独独青睐蓬头垢面的妇人,那他必是傻瓜无疑。况且这两天李连英走东家串西家也把必要的情况摸了个八八九九。

李连英找个杂货店买了一个小竹篮,篮里装了些生发油、宫粉、胭脂、绒花、通草类的闺秀梳妆之物,从此叫卖于八大胡同的花街柳巷,出没于妓院粉头之中。

其后的十多天内,每天日上三竿时,正当“清吟小莲”的姑娘们梳妆打扮之际,“生发油,宫粉胭脂啊!”的悠扬叫声便会传入她们的耳鼓,进而打动她们的心弦,只闻得一阵香风,只听得一片珠落玉盘的“格格”娇笑,只觉得眼前一花,一个个浓装丽服,粉面桃腮的姑娘移动金莲,婷婷娜娜而来,如风摆杨柳雨打芭蕉,再看那发式,有的如喜鹊登枝,有的如孔雀开屏,有的如天上云霞,有的如水中波影。

李连英一边暗暗赞叹姑娘们丽质天生,更擅打扮,一边细细观察揣摸那些发式,一一记在心里。时间不长,他和这些倚门卖笑的姑娘们混得厮熟,有时竟得以登堂入室去卖,这也给了他不少方便,让他隔着“水晶帘”细细地看姑娘们梳理青丝、盘缕发髻的技法,如此这般一来,到离约定期限还有七八天光景时,京城内妓院里的各种梳头样式差不多都让他看了个遍,学了个遍。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苦练,李连英终于熟练地掌握了大约30种新发式的梳理方法。

回到宫中,李连英主动找到了自己的师傅刘多生,把学到的手艺添枝加叶述说一遍。当下师傅刘多生把慈禧太后的脾气、喜好、忌讳、怎么献茶请安、怎么三拜九叩以及应该仔细注意的地方细细地给这个小徒弟说了一遍,李连英一一点头称记下了,只等第二天上去当差。再说这个梳头房太监的总管听说来了一位梳头巧手,会梳时下流行的最新发式,就像得了救星一样高兴。

第二天一大早,踌躇满志的李连英忐忑不安地跪倒在慈禧太后的身后,从前面的大镜子里,仔细端详了一番慈禧太后的脸型,凭着前一阵子摸索出的经验,大胆地做起了一种新的发式。

慈禧太后从镜子里看着身后这个年轻太监认真的模样,不由得产生了好感。很快,李连英梳好了头,插戴好金银首饰,又别上一支鲜艳夺目的牡丹花。慈禧太后坐在镜前,左右端详了半天,欣赏着新的发式,甚为满意。

李连英还深入研究慈禧太后的心理,慈禧太后最怕梳头掉头发,李莲英就一边给慈禧太后梳头,一边讲笑话或市面上听到的轶闻趣事,借此分散慈禧的注意力,一边把梳掉的头发,悄悄地装入袖筒之中。这样他梳的头样式又好看,又没见掉头发,深受慈禧太后喜欢。

从此以后,李连英凭着一表人才的长相和高人一等的梳头手艺讨得慈禧的欢心,终于被慈禧太后看中而成了梳头房中的中坚力量,给慈禧太后梳头就成了李连英的“专差”。

李连英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快就被慈禧太后提升为梳头房首领兼敬事房首领,御前近侍。李连英自此也跻身于慈禧太后面前的红人之列。他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免去了梳头太监的“杖刑”和“板刑”。以至当他休息时,那些太监们宁愿自掏腰包贿赂他,只求他不要休息,仍负责侍候西太后。

此时的李连英已经感觉到,他飞黄腾达的梦想,很快就要实现了。

清朝末年,在人们心中留有深刻印象的除了“老佛爷”慈禧外,恐怕就是大太监李莲英了。这位幼年家境贫寒的小太监,因为善梳新髻,加上在慈禧与八大臣夺权时立下了大功,从此一跃而成为慈禧太后最宠信的太监以及同治、光绪两朝的太监大总管。慈禧死后,李莲英再没有了靠山,于是托辞年老体衰而出宫。于年3月4日死去,时年64岁。这位昔日红极一时的李莲英,在他得势的年月里,不知道有多少冤魂丧命在他的手上。他自己的下场如何?是寿终正寝,还是死于非命?

历史上对李莲英的死亡情况有较明确记载的是《清稗类钞·阉寺类》一书。该书记载说,慈禧太后死后,李莲英又受宠于隆裕太后。李莲英的后人也一再宣称:“我祖父是善终,享年六十四岁。”在《李莲英墓葬碑文》中也写道,李莲英“退居之时,年已衰老,公殒于宣统三年二月初四日”。正是据此,才有李莲英宣统三年(年)病死的说法。

但是世人对此一直持怀疑的态度。李莲英果真是病死的吗?要确定他的死亡之因,必须确定其墓葬情况。只要能找到李莲英真墓,就能对李莲英是否善终作一个结论。那么,李莲英到底葬在哪里呢?据确切的史料记载:李莲英的墓地在北京海淀区玉渊潭乡的恩济庄。恩济庄地处八里庄之西,在著名的永安万寿塔的正西面。

在年8月挖掘该墓时,据说,李莲英朝冠中的一颗蓝宝石价值四万两白银,墓棺里还有一颗熠熠闪光的红宝石。除了这些稀世珍宝之外,人们还发现了一个谜:在李莲英的棺木中,只有一颗孤零零的头颅骨,头上有一条三尺长的辨子,棺中却没有身躯,只有一件长袍和靴子,除头颅外连一块骨骸都没有。

从李莲英死到年,只有五十多年时间,如果李莲英墓被盗,那些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为什么没被盗走,却偏偏盗走了他的骸骨?须知,一个死了多年的太监,遗骨对盗墓者来说毫无价值。由此可推测:李莲英很可能是被砍头而死的。

据《掌宫宦官全书》介绍,李莲英之所以身首异处,共有三种说法。

一种说法,李莲英是被暗杀的。据江朝宗的儿子江宝仓讲,有一天,江朝宗曾经请李莲英吃饭。李莲英到晚年后,虽然因名声不好已足不出门。但是,由于江朝宗曾替他说过情,使其免遭抄家之祸,所以李莲英对江朝宗万分感激。他按时赴宴,席散后,李莲英途经后海时遇上了土匪,被杀死。途中车夫和跟班的赶紧回家报告,李家也急派人到后海寻找,天亮时只找到李莲英的头,身子已不知去向,可能被人投到了后海里去了。为了不走漏消息,李家称李莲英因病而死。

另一种说法,李莲英死在外地。据说,李莲英有个侄女嫁到山东,李莲英出宫后,去山东探望侄女,顺便游泰山。在回京途中,来到山东与河北交界处被人杀死。两个随从见状吓破了胆,没把尸体运回,只把头颅割下运回北京。以后再派人寻找尸体时,早已无影无踪,因此下葬时只把头装进了棺材。

还有一种说法,李莲英离开紫禁城后,他失去了昔日的威风与权势。回首当年高高在上,心中不免增添几分苦闷与烦脑,他便遛出北京,来到清东陵拜谒主子慈禧皇太后的亡灵,在回京途中被杀。

除了《掌宫宦官全书》记载外,笔者认为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李莲英是被小德张所杀。小德张是隆裕的亲信,经常鼓动隆裕查办李莲英。由此可以推测,李莲英极有可能是被小德张所杀。

李莲英墓的初见天日,使李莲英“得善终”的谎言就不攻自破了。至此,人们基本可以断言李莲英的最后结局是不得善终,死于非命。至于他为什么被杀、在何处被杀、为何人所杀,这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近些年,清宫戏大肆流行,从康熙、雍正到光绪、慈禧无不被戏说个遍。每一位清朝的皇上、王爷、大臣乃至贝勒、格格都被戴上了不同的面具,演绎着不同性格的人生,善恶无法分说,全看剧情需要。唯独只有太监,这群可怜的“残疾人”大多在每部片中都充当着恶人与走狗的形象。

特别是清末大太监李莲英,更是因为其显赫地位和当时特殊的社会形势而被后人冠以“大权奸”的称号。很多人将清朝灭亡的责任也算上他一份,故而将他永远地钉在了清朝的耻辱柱上。就算有人说起他“其行可怜,其情可悯”,认为他是历史的产物,但是也没有为李莲英的罪行开脱。而真实的李莲英不过是个太监,一个得慈禧宠信的太监而已,又能对中国的历史产生多大的后果呢?

李莲英与慈禧

在李莲英之前,慈禧的大太监是安得海。在丁宝桢将安得海处死之后,大太监的位置就空出来了。这时候,李莲英开始伺候慈禧。李莲英入宫后的名字叫李进喜,慈禧太后改其名为李莲英。他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同治三年16岁时,才调到长春宫慈禧太后跟前。

此时,太监安得海正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安得海的死,给李莲英留下深刻教训,也给他提供了发展的机会。李莲英是个聪明乖巧的人,很快揣摸透了慈禧的秉性和好恶,能够千方百计地讨慈禧的喜欢。他还能“事上以敬,事下以宽”,这是李莲英太监人生的秘诀。

同治十三年,年仅26岁的李莲英,任储秀宫首领太监。光绪五年,李莲英任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随着慈禧太后大权独揽,他的声望、地位也一天天地显赫起来。李莲英31岁时,已经和敬事房大总管即清宫太监总头目平起平坐。到了光绪二十年(年),46岁的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

早先雍正皇帝规定,太监以四品为限,慈禧太后却以自己的权势,为李莲英而违反了“家法”。慈禧太后是政治权力欲望极强的女人,又是感情脆弱、害怕孤寂的女人。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宫女、太监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能善解人意的除了安得海,就是李莲英。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记载:每天三餐、早晚起居,慈禧太后和李莲英都当面或互派太监问候。

慈禧太后在中南海、颐和园居住的时候,经常找李莲英,说:“莲英啊,咱们遛弯去呀!”李莲英便陪慈禧去散步。他俩走在前边,其余的人远距离地跟随在后面。慈禧太后有时还把李莲英召到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李莲英实际上成为慈禧晚年生活中离不开、信得过、用得上的一个“伴儿”。

慈禧太后对李莲英的宠信引起了朝廷大臣的不安。有人说:李莲英权倾朝右、营私纳贿,奔走其门者,就得到高官。甚至还有人说:李莲英构陷帝党及维新派。按照清制,这些指控如果属实,李莲英是要被砍头的。光绪十二年,李鸿章以北洋海军已经训练成军,奏请朝廷派大臣前来巡阅。慈禧太后就派醇亲王去天津、旅顺港巡阅,要加派太监随行。醇亲王主动要求派李莲英随行,以免太后对自己猜忌。李莲英同李鸿章一起乘军舰出海,先后检阅了大沽、旅顺口等处,五月初一回京复命。

这时朝臣不满之声鹊起。奏折批评派李莲英随醇亲王视察海军。还有人说,李莲英妄自尊大,结交地方,收受贿赂。慈禧看了这些弹劾的奏折,淡淡一笑,放置一边,对李莲英的信任可见一斑。

令人不解的是,李莲英虽受慈禧恩宠,却始终未能离开慈禧,当上敬事房大总管,是慈禧不愿,李莲英自己不愿还是有人从中作梗,就不得而知了。

像李莲英这样的大太监,在宫里做事当差,就和走钢丝一样,永远不能失神,脚一歪就会栽下去,堕入深渊。伺候慈禧,当然要忠心于老佛爷a,但也不能得罪皇帝。到了戊戌年间,就很为难了,不是忠心于太后,就是忠心于皇上,二者不可得兼。这时候的李莲英已经特别得宠了:但是有一次,老佛爷让他和崔玉贵到瀛台监视光绪行动,把珍妃扔在井里。李莲英对这些事都没有主动参与,而且在光绪回銮的路上,对光绪尽心劝慰,暗暗埋伏下光绪对他的好感。

李莲英与光绪帝

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率光绪和王公大臣出逃,第二年回京在保定驻跸。慈禧临时寝宫被褥铺陈洁净华美,李莲英住得也不错,而光绪皇帝如何呢?李莲英侍候慈禧太后睡下后,前来光绪住处探望,见光绪在灯前孤坐,无一太监值班。李莲英一看,十分惊讶:光绪皇帝竟然没有铺盖。时值隆冬季节,天寒地冻,无法入睡。李莲英立即跪下,抱着光绪的腿痛哭说:“奴才们罪该万死。”并且亲自把自己住处的被褥抱过来供奉给光绪帝使用。光绪回到北京以后,回忆西逃的苦楚时曾说:“若无李谙达,我活不到今天。”

像首领太监以及有点权力的小太监,都需要几两或十几两银子打发。

李莲英的贪财

说李莲英坏政事虽然证据不足,但他贪财却是千真万确的,这也可以说是李莲英最值得诟病的地方。曾任怀来县知县的吴永曾在《庚子西狩丛谈》中记述了他的一段亲身经历。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率光绪及百官出逃,吴永在随驾西行途中任粮台会办,掌握钱粮大权。他回忆,到山西后,太后的排场越来越大,一切费用都要地方承担,太监们则趁机勒索钱财。

但总管太监就不同了,没有个两左右是绝对不行的。不仅如此,李莲英等还千方百计敲诈勒索朝中办事官员。江宁织造是内务府设在南京的机构,负责办理绸缎服装并采买各种御用物品。江宁织造每次置办服装衣料时,都要向宫中太监请示并领回画样,按图制作,这便是李莲英一伙太监索要钱财的机会。光绪十二年八月初三,江宁织造驻京人员来煜在给江宁织造广厚的信中说,李莲英借他们拿图样勒索白银两。来煜在信中说,要是别人还能用好言好语去磨,唯有这位李总管不好对付。以慈禧的精明老练,她不可能不知道身边太监有些胡作非为,但只要他们不干预政事,把她侍候得舒舒服服,太监们贪点钱财在她眼里根本算不了什么。

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xg/1294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