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重提红学史大悬案,萋香轩文稿枣
据说朴学兴盛的清代,文苑见到儒林,总是有些胆怯心虚。好比今日的文艺青年见到学院里的学者,本来挥洒自如的文艺辞令退化成张口结舌。
这一次,韦力以新近出版的《萋香轩文稿》为物证,质疑支撑红学大厦的那唯一一根救命稻草。可以预见,此举定会受到儒林抨击。
藏书家受儒林的打击,韦力不会是第一位。章学诚干脆就讥旧时书贾、藏书家为“根底浅陋”的“横通”。“横通”的下里巴人要与“纵通”的高大上儒林讨论学术问题,在儒林的眼里,简直好比小学生非要追着爱因斯坦质疑相对论。
但毕竟学术都得拿证据说话,毕竟藏书家兼古籍版本鉴定专家,是在以客观的物证、审慎的逻辑,去和儒林商讨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问题——
红学历史上的重要物证,真的那么颠扑不破吗?
韦力的观点是:
裕瑞《萋香轩文稿》和《枣窗闲笔》,不可能同为真。
当且仅当《枣窗闲笔》为真,红学大厦才得以建立——一百多年以来,除了《枣窗闲笔》,没有任何书目或资料著录有以“脂评”为标志的《红楼梦》稿本或早期抄本的存在。
《萋香轩文稿》为真,《枣窗闲笔》定假无疑,反之亦然。
青梗:先谈谈《萋香轩文稿》吧。您在《芷兰斋书跋三集》里讲了这部书的来历,单看内容,感觉就是清代贵族子弟很精致的舞文弄墨。
韦力:我还是先讲《萋香轩文稿》重新影印的意义。为什么年重印以后今天又重印?如果不回溯一下红学历史,你没法说这个《萋香轩文稿》有什么价值。
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一文。这篇文章极为重要。该文旨在推翻蔡元培的观点。红学最大的派别就是考证派和索隐派,索隐派比较早。红学研究最早的一个人叫周春,他大概在乾隆六十年说,《红楼梦》其实是讲“张侯家事”,他没有解释张侯是谁。他的观点后世开始引用和发挥。后来是大藏书家徐时栋,——红学最早恰恰是藏书家开始搞起来的。他认为《红楼梦》其实是谈康熙一朝的政治斗争。周春和徐时栋的观点都被蔡元培借鉴了,他在年写了《石头记索隐》,认为《红楼梦》表达的是反清复明的观点。潘重规继承蔡元培的观点,大概在年写了《民族血泪铸成的红楼梦》。潘重规也说《红楼梦》在宣传反清复明。他说贾宝玉实际上是个传国玉玺。怎么证明呢?因为贾宝玉喜欢胭脂,胭脂就是印泥,他是传国玉玺,他才喜欢印泥。谁代表“明”?林黛玉,因为林黛玉吃保心丹、朱丹之类的,朱丹代表“明”。她跟薛宝钗在争,薛宝钗代表了“清”,因为宝钗这个钗是“又金”,又金是后金,后金是满清,所以是明清共同争夺传国玉玺。最后林黛玉死了,薛宝钗胜了,等于清朝入主中原。薛宝钗的哥哥薛蟠,蟠是番,番就是满人。他通过一系列的证据来论证这个。
胡适写《红楼梦考证》,就是要把索隐派推翻。他考定:第一,书的作者叫曹雪芹,曹雪芹是清代人,他写的是自己的家事,跟反清复明没关系。第二,后40回是高鹗所续。他的观点说了五六年之后并没有引起学界太多济南哪里治疗白癜风治白癜风银川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pp/5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