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花了3年,找回了红楼梦里的稀罕美食

《红楼梦》里有多少山珍海味?

这“胭脂米”却仍是其中的罕物。

那么鲜活的文化,

不该只存留于故纸堆。

康熙钦点的“御用稻米”

朱文江

忙完一天的事得了空闲,

我总爱爬到这座山顶,

看夕阳把这片土地染得金黄,

心里头倒数着日子,

盼着稻子下一季的收割。

我惦记的这个稻子可不一般。

它是《红楼梦》里

被多次提及的稀罕物——胭脂米。

也因其泽如胭脂、口感弹软滑嫩,

而被康熙皇帝封为“御用稻米”,

金贵得很嘞。

我是朱文江,这片胭脂稻田的守望者。

三年前,和朋友偶然来大墩子村考察,热情的乡民招呼我们去家里做客,盛出的一盆红堂堂的米饭,大家眼前一亮,“怎么竟然有红色的米饭?”

朋友中有位农业专家,他猜测:这也许是《红楼梦》里提及的稀罕物——胭脂米。

“御田胭脂米”,自古是皇室御用的珍稀贡品。红楼梦中,在“白玉为堂金为马”的贾府,用它熬一次粥,贾母还要与凤姐分而食之,可见其珍贵。

走时,朋友要了些谷种带回北京检测。几个月后,传来了好消息,他说这红米正是原生的胭脂米,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但现实是,在我们发现它时,村里的胭脂米早已因为近年来的劳动力外流,传统种植日益衰败,而仅剩了三四亩的种植面积,产出的谷子更是不足斤,因为产量低,乡民对它并不重视。

眼看这皇帝钦点过的红米,在几百年后的今天,却快要成了近乎绝迹的物种......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第一眼看到稻田就格外的亲切。在城市忙忙碌碌打拼了半辈子后,我想回归乡村,去抢救那份幸存的珍贵。

这么好的米,米中藏着的这么长的文化记忆,不应就这么没了。

胭脂米是一种极其傲娇的物种,它需要生长在海拔米以上的高山上。

而湖北省郧阳区鲍峡镇,无论是温度、湿度还是海拔,都满足这种胭脂米的生长要求。它位于北纬32度,平均海拔米以上。

又地处武当山脚下,同时还是丹江口水库核心水源区腹地。这么清澈的水,掬一口就能喝。

仙山秀水,

自然的造化形成了全球罕见的天然良田。

这里的人讲,

“好山出好水,好水种好米,好米养好人。”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让几千年的传统农耕文化始终保持着传承。这一粒红色的胭脂米也得以充分保持原始的粳稻基因。

它的18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高出普通大米的1.5~10倍。

刚来的时候比较艰苦,我们挖下三层楼深的漫水桥,修了三四公里的水泥路,建了仓库和厂房。

让胭脂米从生长、收获到成品,每一步都尽可能保证胭脂米最新鲜、本源的真味。

郧阳胭脂米一年只有一季稻,

春耕、夏长、秋收、冬藏。

这四季的好时光啊,

都被它一次收了去。

为了保证胭脂米的高品质,

我们不采取农业合作社的形式来种植,

而是把高海拔的土地从农户处租过来,

自己安排专人监督耕种。

种植上,始终坚持自然农法:

不施肥、不用除草剂,

人工镐草、手工收割,

任性地让其自然生长。

每一块地都签了“自然耕种”承诺协议,

有时候人工镐草来不及,

最后长出来的稗子比谷子都多,足足有上千斤,

但这就是我们对“求质不求量”的坚持。

四五月份,万物复苏,春暖花开。

而种植胭脂米的高山上,

依旧保持着12度的低气温。

那些天为了插秧,

我和农民弟兄常常

从早晨7点一直忙到中午。

“中场休息”时,

大家就烧上一大把秸秆,

围着火焰取暖,

也算是对着片土地的一种感谢。

虽然累,

但这种播种与等待的快乐,

拿什么我都不换。

年,我们的第一批胭脂稻种植成功。

口口相传,我们种出的郧阳胭脂米,

竟然渐渐有了名气,

甚至成功申请成为

“国家地理标志性农产品”。

纯粹自然的胭脂色

我从未将胭脂米视作一种“大米”。胭脂米往往是作为“辅料”,无论是煮粥、煲汤、蒸饭还是打米糊,放入一点,就足以享受充足的健康与美味。

我也始终相信,百里挑一、精益求精,是对生命的敬重和执着,也是一粒米应有的修身之道。

自然农法是可以和身体产生共鸣的。

过去我流连灯红酒绿,现在胭脂米给了我另一种生活方式:听山间虫鸣鸟叫,与大自然同呼吸,尽情享受来自田野的芬芳。

通过这次郧阳胭脂米的众筹,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这种原生态、高营养、古老而神奇的大米,能有更多有识之士跟我一起探讨膳食养生,并能给我的项目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我时常庆幸自己,

人到中年之际,还能换一种活法。

此刻身在繁华都市的你,

是否也愿意给自己一次

选择健康生活的机会?

先转发,再点







































那些偏方能治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zl/237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