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是地下诗人好诗点评好诗选读534

《释迦牟尼像》

作者:成都锦瑟

他在仰莲上跌坐。拈花示众

或冥思,偶尔想起成佛前的旧事

看恒河水,葬去天边落日

菩提树下狮子吼

步步莲花,绕过荆棘与人心

江湖已远。虚空中从来没有

可以沾惹的尘埃

他无以名状。习惯性地弹落身上的闪电

与云朵,用金身压了压

薄薄的虚无和人世

谷冰点评:佛法广大无边,佛教几乎渗透世界的很大部分。一个诗人,要想写写释迦牟尼佛,估计得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考察一下自己掌握了多少释迦牟尼佛及佛教的多少知识,才好把握写与不写。我们且来看看作者的功力如何。

从看像入手,角度选择得有些巧妙,她避开了浩如烟海的佛教知识,一个捷径似乎就轻松了许多。像,自然是悬挂,就成了仰莲。跌坐,戏剧表演中的一种程式、动作。身体突然下跌,屁股着地,坐于台上。这是一种很有力度的动作,一个“跌”字,坐在了莲花上,而莲花纹丝不动,鲜嫩无比,从这个侧面,形象地阐释了释迦牟尼佛的法力,端的轻功了得啊!拈花示众,多么轻松自信的动作,这岂不是佛的自信与力量。“或冥思,偶尔想起成佛前的旧事”,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佛,一个立体的佛,一个真实的佛,他与你不理解时的佛有很大的距离。能想起“成佛前的旧事”一笔,可谓力道了得。然后再看恒河水,葬去天边落日,“葬”字真是振聋发聩,恒河水似乎也有了无边的佛法。狮子吼,乃是少林寺秘传稀世奇功之一,此功为人体丹田内气外发,发出吐气之功法,功成之后遇敌交手,功力呼啸,则犹如讯雷疾泻传出数里之外,令敌肝胆皆裂,心惊胆战,毛骨悚然,往往一声长啸即使对手不战而败。此功法原喻本师释迦佛文说法如狮吼,有震慑人心的不可思议之威力,后经少林寺祖师们的研练,遂成一门克敌之绝技,秘传至今,今世俗很少有人窥其三味。在菩提树下,一个狮子吼三字,即把释迦牟尼佛的修为,描绘到了极简的程度,如果你不了解这些知识,试想如何来达此功效?

“步步莲花”,以前我在某一篇文章里说过,佛即莲花,莲花即佛的话,不知方家是否认可。作者以莲花指代佛的布道,也可谓妙点。人心莫测,荆棘密布,一步一步的莲花,竟然绕过了,你说是佛法与莲花的功力呢,还是作者的功力呢?

看来佛也有江湖,但是佛已经把它彻底斩断了。虚空中,甚至连尘埃也没有了,还能沾惹什么红尘呢!“他无以名状。习惯性地弹落身上的闪电”,无以名状,其实是不用再”名状“了。既然是佛祖,动作已形成了习惯,这个习惯就是”弹落身上的闪电与云朵“,”闪电与云朵”一词,是多么地微妙,所谓一念之间即如何如何,那只有佛能够做到。“弹”字也是绝妙通灵,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佛的指法,真是聪慧之至的妙用。

“用金身压了压/薄薄的虚无和人世”,尾句拈轻就重,来结束诗篇,耐人寻味,值得用心去细细体味。金身,即装金的佛像。压了压,轻松的语词啊,仿佛介于有意无意之间就把事情做到了。虚无是佛教的境界,虚无即是空的,也是广大的,人世就更不用说了,依然如此,作者把这么无边无沿的世界,用一个形容词“薄薄的”来修饰,让人不得不叹服,不得不说佛法无边啊,作者有颖慧的笔力。如果你反复地读读这最后一句,你会体味到它的绵绵不绝,蜂拥而来的太极功夫。

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以三分妩媚战胜了万千阳刚。如果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就是以飞鸿的翅羽来背负泰山超越北海,这就是我对这首诗的理解。

《蚯蚓,是地下诗人》

作者:马启代——蚯蚓,是地下诗人。最懂黑,所以不说话唱歌,但像元曲或宋词它让土地穿越身体,如诗人让黑暗穿越灵魂……所谓精耕细作就是从泥土里打磨词语它不以柔克刚,只以小搏大为了躲开人类的挖掘,那些血腥十足的铁爪它必须把自己向深邃里写

谷冰点评:说句实话,写蚯蚓的诗歌读得不多,读马先生的这一首,有了写几句文字的冲动。主要从立意上给了我们一个美学冲击。蚯蚓成了地下诗人,就觉得耳目一新。当然,你可以随便把别的东西比作诗人,那是你的本事。关键是,你顺着这个思路能不能写出彩头来。从写任何一首诗歌来说,有了新的立意,可以说,思路就打开了,开掘的深浅,就看你的功力了。

蚯蚓既然是诗人,它必须有诗人的本领,才能证明其是诗人。懂黑,是他的特长,像许多潜伏的特工,把黑暗摸得一清二楚。这个诗人不说话,却会唱歌,这就别致了,能唱元曲和宋词,哈,类似于唐宋时期的教坊歌手,这蚯蚓看来是个著名诗人啊。

“它让土地穿越身体,如诗人让黑暗穿越灵魂”,这句令我们一震,的确写到了妙处,有的诗人主张深度描写,猛一听还不好理解,不妨就此举这个例子吧,这是不是就是典型的深度描写了呢?我认为应该属于这个范畴。“它让土地穿越身体”,是一种什么况味呢?土地是如何的强大,土地穿越了蚯蚓的身体,蚯蚓还能够活得滋润,厉害吧。再给你举个例子,那就是“诗人让黑暗穿越灵魂”,一个穿越身体,一个穿越灵魂,诗人的形像立刻矗立了起来,高大了起来,而蚯蚓呢,岂不是同样如此吗!这个比喻,可谓妙喻啊。

蚯蚓打磨词语,本领。以柔克刚是本事,以小博大同样是本事。

蚯蚓的一生,正如人的一生,充满了未知,时刻有灾难的威胁,铁爪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毁蚯蚓于一旦,因此,蚯蚓采取了防御性的措施,就是把自己“向深邃里写”。这样一个立体的逼真的蚯蚓的形像,就直观地站在了我们面前,蚯蚓果然是一个诗人啊。

整首诗非常干净,纯粹,是一个以小见大的范例,诗人利用蚯蚓这个不起眼的动物,塑造了一个真诗人的形像。其中的一句可谓有警句的作用,是我们不得不点赞的。

在这里,也挑一个刺,就是尾句的描写,成了防御性的了,这多少消弱了蚯蚓作为诗人的形象,如果再写得更为高大一点儿,也是很容易的,就是将被动写作,改成主动写作,效果或许会更好一点儿。下面我试改一下,大家看看如何:

《蚯蚓,是地下诗人》

——蚯蚓,是地下诗人。最懂黑,所以不说话唱歌,但像元曲或宋词它让土地穿越身体,如诗人让黑暗穿越灵魂……所谓精耕细作就是从泥土里打磨词语它不以柔克刚,只以小搏大为了揭露人类的血腥,那些铁爪的戕害它必须把生活向深邃里写

《惊蛰》(二首)

作者:白象小鱼

《惊蛰》一是日,天地间设下衙门在天空拍下惊堂木,将万物的良心提审大地苍茫,交出体内酝酿的闪电以霹雳手段,读破旧经卷只为人间草木苏醒,灵兽还魂春风举起剪刀,捕捉人间不平事裁去身上多余的悲凉,草诏人间温暖可沐浴,可牵马,书生本色,万卷书里巡视人间千秋子规声里,前朝娘子正抚琴

谷冰点评:读诗时,最高兴的事就是遇见好诗,它让你心灵一震,瞬间产生一阵儿快感。惊蛰已有好些人写了,要写出新意来,的确不容易。因为大多数就是雷同,这里的雷就是引子。

惊蛰惊蛰,谁把蛰虫惊醒了呢?当然是春雷。春雷大概被诗人们用烂了吧,读者诸君不妨翻翻我写的惊蛰,也有雷这个意象。而白先生的雷呢,被他彻底抛弃了。

“天地间设下衙门”,有了衙门,你自然就想到了古代的惊堂木,要审犯人了。可他不审犯人,要审良心。这就吊了读者的胃口,就有了读欲了吧。这就像设了一个美人计,哥们,来吧,秀色可餐。提审良心,并不是给良心判罪,是要让你交出闪电,去创造生活,把“旧经卷”读破,令“草木苏醒,灵兽还魂”。春风你不能闲着,要“捕捉人间不平事”,裁去悲凉,赶紧去写“人间温暖”。

春天来了,书生有事干了,“万卷书里巡视人间千秋”。子规叫得多欢啊,“前朝娘子正抚琴“。爱情也来了,春天没有爱情多寡淡啊。前朝,说的是春天的轮回。

惊蛰这种题目,内容大同小异,中心意思也差不到哪里去,这就看你怎样运用语言了。文学的本质是什么,除了炼意等,我以为就是出新的意象了,你的意象与人不同,再加上组织的呈现艺术,你就占到了高处,就有了凌空的资本。这衙门设得出奇,审得出人意料,艺术效果出来了。

《惊蛰》二五十里弦外,春风有诸葛之计以阵制阵,万千草木就是千万士兵根与根联盟,阵中假寐的兽,练有高超武艺惊雷在空中升帐,闪电以霹雳手段打出旗语冻土松动,人间万物气势如虹,仓庚长啸,桃红如若初见倒春寒回光返照,节节败退天地动用运算法则,万物彼此加减灵魂摩擦的火,就点点飞溅在草木上,姹紫嫣红在竹枝拔节的掐指神算里,卑微如虫鸣,开始漫不经心地将命运吟唱

谷冰点评:同时写两个或几个同题,要的就是不雷同,不重复自己。这首动用了诸葛之计,是春风动用的。既然诸葛亮出来了,不用兵说不过去,凡军师都会计算,算计的是敌人,胜出的是自己。当然,这个自己是春风,也是作者自己,算计的很有章法,像一个通灵的指挥员,面对百万雄兵,神态悠闲,指挥若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端的有章法,有思想。欣赏这种语言的天花乱坠,异彩纷呈。

(栏目主持:谷冰编辑:心帆)

扫描或长按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zl/932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